082-588814727
当前位置:主页»关于开云app官网入口»工厂仓库»

开云app官网入口_《财政科学》戴罗仙等:财政性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制度逻辑

文章出处:开云app官网入口 人气:发表时间:2023-10-01 00:38
本文摘要:标题:财政性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 制度逻辑作者:戴罗仙 伍以加 聂冰倩单元:长沙理工大学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、长沙理工大学刊期:《财政科学》2020年第6期内容提要:财政性科研经费是国家基础性、战略性科学研究的主要经费泉源。经由近年来几轮的“放管服”革新,项目依托单元与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管得过多过死问题,有了较大改善,可是,“放”与“管”、 “管”与“服”的矛盾依然突出,科研人员的政策获得感仍有待增强。

开云app官网入口

标题:财政性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 制度逻辑作者:戴罗仙 伍以加 聂冰倩单元:长沙理工大学、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、长沙理工大学刊期:《财政科学》2020年第6期内容提要:财政性科研经费是国家基础性、战略性科学研究的主要经费泉源。经由近年来几轮的“放管服”革新,项目依托单元与科研人员普遍反映的管得过多过死问题,有了较大改善,可是,“放”与“管”、 “管”与“服”的矛盾依然突出,科研人员的政策获得感仍有待增强。尊重科研纪律,提高科研治理效能,增强公共财政风险意识,坚持科研经费的预算绩效导向,是深化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制度逻辑与推进路径。

关键词:科研经费 财政风险 财政宁静 “放管服”文章思维导图点击看大图精彩内容摘编财政风险与资源效率:“放管服”的制度坚守“放管服”,“放”与“管”永远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。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遇到的现实困惑是,一方面,政府强力推动下的经费治理与服务模式显着改善,但科研人员依然不甚满足,认为还“放”得不够,“管”得过死,“服”得不到位;另一方面,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,“乱花钱”“越底线”现象时有发生。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目的是提高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,防范公共风险,而不是无底线地“放”、无规则地“管”,从而制止陷入“一管就死,一放就乱”的革新陷阱。经费是科研最稀缺的资源之一,只管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不停增加,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大国。

据统计[3],2018年我国研究与试验生长(R&D)经费投入总量为19677.9亿元,同比增长11.8%,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9518.2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5%,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与国家财政支出之比为4.31%,比上年提高0.18个百分点。我国科技投入出现较快的增长态势,2018年R&D经费投入强度(R&D经费与GDP的比值)为2.19%,一连5年凌驾2%,但与美国(2.79%)、日本(3.21%)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,基础研究、政府资金占比偏低等问题仍比力突出,能真正形成关键焦点技术、解决“卡脖子”问题的重要科技结果仍不足,投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。财政科研投入是国家基础研究、战略研究的主要资金泉源,重点支持国家重大科技战略、基础性、前沿性科技项目,更为稀缺有限,也是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的焦点与难点。如果有限的财政科研经费不能发挥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不能合理、有效地用于科技创新运动,不能按项目预算与预期目的实现科技创新计划,那么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,为国家科技创新目的带来风险,危及国家创新战略,危及公共财政宁静(刘尚希,李成威,杨德威,2016)[4]。

控制经费风险,有效使用科研资源,首先,要明确科研经费的公共属性。无论是“纵向经费”还是“横向经费”,都属于公共资源,都属于依托单元的事业收入,姓“公”不姓“私”——不是课题制下的课题卖力人的自有资金,更不是小我私家可以自由支配的“小金库”。

开云app官网入口

依托单元要增强科研条约治理,纳入单元财政统一核算,推行治理义务与责任,负担相应的风险。第二,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和监视问责机制,不能一放了之。“放”的同时要增强羁系,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,强化主管部门和项目依托单元的羁系责任,借助信息化的手段,对项目资金申报、下达、使用、绩效治理、信息公然等举行全流程的羁系,发现问题实时纠偏。

第三,筑牢科研伦理体系,增强科研道德教育。科研伦理与道德是科技事情者应恪守的价值看法、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,它规范科研的偏向、界限、底线,划定科学研究的禁区。诚然,科研事情者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,深受社会尊重,但其认知能力、道德水平、法制意识乱七八糟,有须要营造科研诚信文化,树立科研人员道德高线,用科研诚信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石。

第四,完善科研领域法制体系。在完善科研诚信体系,增强科研诚信治理的基础上,建设科研终身责任追究制度,依法依规对违背科研诚信与法例的行为严肃追责,实现经费的法制化治理,以柔性的科学道德伦理和刚性的执法制度来规范科研主体行为,德法并举。科技创新与预算绩效:“放管服”的革新初心创新,是科学研究的初心,更是科研经费“放管服”革新的初心。

如果忘记了这个初心,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焦点价值,偏离了革新的基本偏向,失去了“放管服”革新的内生动力。传统科研经费治理模式专注于历程羁系,忽视资金的使用效果与绩效。因此,革新的重心要由历程治理转为产出或效果的考核,致力于结果导向,强调成本效益,建设“花钱必问效”的理念和机制。

开云app官网入口

治理“重申报,轻评估”“重历程,轻结果”“重经费,轻研究”的痼疾,严厉处罚违背科研诚信、学术失范、套取科研经费的违规行为,对非科学原因造成的“低效”或“无效”的科研项目与科研人员,建设负面清单与诚信档案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绩效,关键是要引发“人”的创新潜能与活力。

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,如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与产出,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问题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科研运动是庞大的脑力劳动,人,是科学创新的主体与关键,决议着科研结果的质量与产出能力。因此,如何通过革新调动“人”的主观能动性,就成为科研“放管服”革新的焦点主旨。首先,充实认识科研纪律与科研劳动的特殊性。

科研劳动是知识的生产、流传与运用历程,差别于人类其他物质生产劳动,有其特殊的资源设置、成本泯灭、价值缔造方式,项目预算与决算要体现科研劳动的特殊性,科研成本应有特殊的赔偿方式,如野外观察的“白条”,应予以合理简直认和核销,国际学术交流、海内学术集会与科研接待就不能按“三公”经费处置惩罚。其次,经费制度应体现科研人员的劳动价值,经费预算既要“见物”,更要“见人”,除了劳务费直接成本赔偿外,还应通过间接费、科技结果转化等方式,对科研人员给予适当的激励,增强其获得感。

第三,勉励创新,允许失败。由于科学研究的风险性、偶得性、庞大性,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,对基础性、探索性、前沿性研究,建设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效果运用机制。

全文刊发《财政科学》2020年第6期,接待订阅!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!。


本文关键词:开云,app,官网,入口,《,财政科学,》,戴罗仙,等,开云app官网入口

本文来源:开云app官网入口-www.ywxiongbang.com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Copyright © 2009-2023 www.ywxiongbang.com. 开云app官网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  http://www.ywxiongbang.com  XML地图  开云·APP(中国)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APP下载